欢迎访问 元氏县人民政府!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 全域旅游 > > 历史名家
历史名家
发布时间:2024-06-20
【字体: 】    打印
籍先贤名士,旧志多有记载。赵有李牧,为战国一代名将;汉有李左车,为秦末著名谋士;南宋智侠,为岳飞鸣冤狱,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明初李琦,曾做《安南书》,缓和民族矛盾,南陲息兵偃武;清代李浣,居官清正;更有杜天滋,以清贫苦读入仕,居官数载,两袖清风:革命烈士魏哲甫,笃信马列主义,英年早逝,浩气长存;革命前辈姜纪五、吴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有革命烈士千百名,在战争年代或社会主义建设中,冲锋陷阵,无私无畏,血洒祖国大好山河。壮哉!革命烈士英名不朽,永垂青史。
李牧
李牧,北褚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善用兵。悼襄王时,率兵驻守赵国北疆,抵御匈奴,积有战功,深得军心。曾打败东胡、林胡。赵王迁三年(前233年),秦军攻赤丽、宜安(今蒿城西南),李牧率军反击,在肥地(今蒿城西南)大败秦师,因功封武安君。次年,秦军越太行,攻番吾(今平山东),又被李牧率兵击败。前229年,秦将王翦陷井陉,李牧统兵迎战。秦国惧李牧,乃行反间计,重金收买赵王嬖臣郭开,诬李牧谋反。赵王遣赵蒽、颜聚至军中收其兵权,李牧不服,乃被下狱,次年被害。
李左车
李左车,北褚人,李牧后人,秦末谋士。初仕赵王歇,因功封广武君。汉高帝三年(前204年),汉将韩信、张耳率兵攻赵王,赵国成安君陈余率兵20万众在井陉迎战,李左车随军。根据双方军力,他提出充分利用“地利”的作战方针,遂向陈余献策说:“韩信、张耳乘胜前来,其锋锐不可挡。但知汉军千里运粮至此,军中难免短缺给养,井陉道路,兵车难行,队伍难以成列,汉军迤逦数百里,粮草必在其后。请拨给我奇兵三万,从山间小道截击汉军辎重粮草,足下深沟高垒,按兵不动,以逸待劳。汉军前不能战,退不得还,我军奇兵断其后,使汉军不能掠夺给养。这样,不出十日,韩信、张耳之头必可献给麾下,否则,必为二将所擒。”陈余自称义兵,不肯采纳李左车奇兵袭敌之计。结果,韩信用背水阵攻克井陉大破赵军,斩陈余,擒赵王,李左车逃匿。韩信仰慕李左车才智,出千金悬赏擒捉。后有人将李左车绑来见韩信,韩信亲自松解其绑缚,以师礼相待,并向他讨教攻伐燕国、齐国的计策。李左车辞谢说:“我是战败的俘虏,怎能参与如此大事呢?"韩信坚持请教。李左车献“先声后实、各个击破”之策,说:“现在不如按甲休兵,安抚赵国民众。这样百里之内,必将有牛肉、酒食奉献汉军。而后派善辞之人,携带书信,让燕国听命.燕王势必不敢不听。燕即俯首,从而东临齐国,齐势必望风而败,虽有智谋之人,也不能为齐王谋划了。如是则天下就可平定了,这就是先声而后实的用兵之道啊。”韩信采纳李左车的计谋.于是燕国、齐国相继归汉。
董枢
董枢,北宋人,祖籍同下。后周时官居殿中侍御史。北宋乾德间(963一968年),为主客员外郎,曾上书请伐蜀。后任剑州(今四川剑阁)通判。时值叛军攻剑州,刺史张仁谦因足疾不能出战,欲弃城而逃。董枢力争,乃领兵迎敌,屡败叛军。张仁谦嫉心大盛,诬陷董枢与叛军私通,欲害之。时有使臣自成都还京,向太祖备言其事,乃召见二人,御前辩论是非,张仁谦理屈词穷,真象终得大白。后,董枢出任桂阳(今湖南郴县)监使。开宝二年(969年),割据势力刘振令内侍曾居宝侵犯桂阳,董枢将其击退。翌年,董枢受命,大举伐振,大破之,因功升任兵部郎中,权领连州(今广东连县)知州兼行营招抚使。岭南平定,朝廷赐赏其银钱三百万。开宝四年(971年),又先后任襄州知州、河北转运使,改判西京留守司御史台。
智浹
智浹,南宋时人,任御史,祖籍北岩。时,民族英雄岳飞统军抗金,屡战屡捷。后金国私通南宋奸相秦桧,诬陷岳飞谋反,矫诏岳飞还朝,逮捕入狱。秦桧独霸权柄,凡出面为岳飞鸣冤者,皆寻机加害。智浃不畏强暴,不惧权奸,毅然上书朝廷,为岳飞陈述冤情,终为秦所害。临刑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徐文圭
徐文圭,字庭玉,元朝时人,籍西郝村。自幼勤学苦读,胸有抱负,励图上进。后入仕,任刑部掌书典史,后升任枢密院椽史。泰定年间(1324~1328年),任保定路容城县尉。时,容城盗案屡发,徐文圭严明法纪,执法如山,抑强扶弱,体察民情,不出三年,县内盗案骤减,民心始安。士民感戴,颂声载道,擢升无棣县尹,居官清正。后故于任所。
李琦
李琦,明初人,祖籍纸屯。洪武初任监察御史,后调任大理寺副卿。永乐初年,安南(今越南)侵犯广西,李琦受命征讨。至广西后,即致书安南军,陈述利害,晓以大义。安南军感到理屈,不得已而退兵,归还侵地。李琦得胜回京,将晓谕安南军之文告,呈送明成祖朱棣,得其赞赏,遂升任礼部侍郎。后安南再次侵犯边境,朝廷复命他与安南交涉,两国再息干戈。此后,西洋诸番国有事,都授权他去处理,皆圆满解决。其后数年,升任湖广左布政使,甚得民心。宣德间,升北京都察院御史,掌院事。
黄愁
黄懋,明朝人,祖籍孟村。明永乐乙未年(1415年)进士,任户部主事。尚书夏原吉十分器重他,保举其做嘉兴知府。其居官清正,为人刚直,在任期间,摒除陋习,抑暴安良,劝农耕种,好贤乐善,大有良吏之风,深得士民拥戴。后调任福建左布政使,在任5年,告老还乡,病逝于故里。
魏纶
魏纶,字时济,号纯庵,明朝人,祖居汴(今河南开封市)。南宋初,因兵乱迁居元氏。其祖魏鉴曾在景泰间任严州太平推官,有贤名。魏纶自幼随祖居住,在任所读书,很见聪敏.专志攻读。长大后进学,学业奋进。弘治乙未年(1499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后升任虞衡司郎中。时,宦官刘瑾把持朝政,结党营私,排挤贤良,欲拉拢魏纶加入其党。魏纶不畏强暴,刚直不阿,被刘瑾诬以他事,调出京师,到淮安府任职。后刘瑾失宠朝廷起用其为山西佥宪,在任政声超卓。不几时,因病辞职还乡。嘉靖元年(1522年),诏进四品。抚按也屡次举荐,魏纶终未复出做官,终老乡里。有著作流传于世。
李流
李浣,字雪生,清时人,籍元氏。顺治五年(1648年)拔贡,八年中举,十二年中进士,任娄县(即今上海市松江县)知县。该县内多有荒田未垦,李洗到任后,亲自率领县民垦荒,扩大耕地,发展生产。在任体察民情,严明法纪,执法不阿,刚正清廉,邑民拥截.有“白面包公”之颂。且为之立祠,与海瑞并列。至民国时尚有碑记未泯。
牛枢
牛枢,字伯衡,清代人,祖籍牛家庄。顺治辛丑年(1661年)中进士。初任宜城县知县,在任居官清正,后因高堂病故去职。离任时,百姓遮道挽留。后补任河南鹿邑县知县。在任期间,率领县民修堤筑坝,兴修水利,溉田3万顷,黎民争相称烦。后调任江南常州海防同知,委运滇饷。后为盗诬,被御史弹劾,幸得刑部审案者公平断案,为其洗雪。顺治帝念其冤枉,又嘉其为官勤恳,特升任嘉兴府知府,到任3月,故于任所。
康文举
康文举,字云鸿,清代人,祖居西同下村。他性情豪迈,喜读兵书,用兵之法,排阵之能,样样精通。自幼立志报效国家,18岁授官飞骑尉百户。清朝初年,被军门马公招去,在旗鼓司任职。因职务低微难展抱负,遂辞官归故里,终日闭门守户,精研孙武子兵法。清顺治八年(1651年)中武举。此后一直未仕,从事农桑,教养儿孙,终老故里。
杜天滋
杜天滋,字千寻,清代人,祖居院家村。雍正甲辰(1724年)恩科举人。其出身贫苦,自幼好学。因家贫无力买灯烛,乃燃香照字。严冬读书,寒冷不当,常在院中快步行走,足暖复读。后应京兆乡试,屡试不第,因之灰心丧气。不久,其师闻知此事,于是登门去看他,天滋因事外出,老先生手持少许银钱,对杜家人说:“天滋回来后,你们对他说,老师来看过他了,因我家境贫寒,没有过多银钱赠送他,这是我典卖了一条被子换来的一点钱,供他考试途中做盘费用的。别的我没有什么嘱咐了。”天滋回来后,十分感激老师的鼓励,于是鼓起勇气,再次赴京赶考,果然考中,被选为湖南龙阳(今湖南汉寿县)知县。赴任不久,因恐自己才疏误政,辞职还乡,任滦州学政。在任6年,勤芳职守,后因病归乡。解行囊,无余物,家中唯有数间茅屋,可谓“居官数载.两袖清凤”。
高毅
高毅,字致远,清代贡生,南因人。其举止端庄,天性淳笃。其母瘫痪10余年,长期卧床不起,高毅不离床席,左右侍奉,克尽孝道。其兄长游居奉天达28年,期间,高毅为其教育子女,婚嫁儿女,并为兄、嫂养老送终,孝悌之名,人人称赞。县令称其学学行兼优,赠“孝友端方”匾额。
孙建灵
孙建灵,字昭甫,清代人,祖居赵同村。自幼聪明上进,喜爱医学。长成后四处求师,学习医术,不理家业,遂逐渐贫穷。后离家到正定、太原等地行医度日,医术益精,尤善针灸。时,赞皇县令之母瘫痪卧床,久治不愈,经孙建灵治疗,不到一个月病人即康复。有些淋尿病患者,建灵仅用手按摩,即可治愈。孙医德高尚,不贪钱财,穷人求其治病.常不取分文。寿70余岁而终,其子孙庆香传其衣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