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勤,男,1945年出生,中共党员,元氏县黑水河村人,18年来治理荒山3900亩,将喜怒哀乐镶嵌在山岗上,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满山的绿色。先后获得“优秀农村科普带头人”“美丽河北·最美新乡贤”“感动元氏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1963年,18岁的张忠勤离开家乡光荣入伍,从军22载两次参加对越战争,功勋卓著。退伍转业后,他每次回到黑水河村看到光秃秃的珍珠岭总是禁不住思绪万千。2006年1月,61岁的张忠勤正式退休,回到阔别40年家乡的第一刻就萌发出决战珍珠岭的信念。
在签订完珍珠岭的荒山承包合同后,张忠勤夫妻俩就吃住在山上,带领着十几名村民组成了治山小队对珍珠岭东侧500亩荒山进行尝试治理,珍珠岭地质坚硬,每人每天最多挖七八个鱼鳞坑,难挖的地方,一天只能挖出一两个,就这样他们第一年就挖出鱼继坑2000多个,并全部栽上柏树、核桃树、石榴树等。
为了方便运送物资,张忠勤投资15万修建了一条水泥路。为了苗木栽植成活,他又投资30万修建了3座蓄水池。为了全面可持续发展,他还从乡亲手里流转坡地500余亩,全部种上了核桃、石榴等果树。十八年间,夫妻俩几乎快长在了山上。春天,挖坑植树、施肥浇水。夏天,除虫打药、中耕除草。秋天,背筐采果,翻土防害。冬天防火防冻,修树剪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最初的500亩荒山拓展到了今天的3900亩。这不仅掏干了积攒下来的200万元家底,而且还搭上两人每个月1万多元的退休金。有的人见他资金捉襟见肘,多次找上门来,想以每棵2000元的高价,买走他第一批成材的1000多棵柏树,被他果断拒绝。他说:“我回家乡是为了植树绿化,而不是卖树挣钱。
如今,张忠勤已年过古稀,78岁高龄,却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不图名利,只为了绿化荒山,他用一棵棵高耸挺拔的树木向人们展现着他为家乡争光争气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