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县人民政府
 
元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元氏县2022年农村国土绿化美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4-27    来源:元氏县
【字体: 】    打印

 

元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元氏县2022农村国土绿化美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元氏县2022农村国土绿化美化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元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325

元氏县2022农村国土绿化美化工作

   

为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高质量完成市下达我县年度营造林绿化任务,全面提高我县生态建设水平。按照石家庄市2022年农村国土绿化美化工作实施方案》石政办函〔202211号文件精,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 市政府营造林绿化工作安排部署,以实施创建森林城市、森林乡村为抓手,以国家、省级林业项目为支撑,加强规划引领, 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质量监管,完善政策机制,全面落实林长制,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坚持适地适树,科学绿化,构筑层次结构合理、综合效益突出的林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推动我林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任务目标和重点工程

(一)认真开展“三扩统筹”活动。

根据《河北省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实施方案》,按照森林城市创建指标体系标准,结合《元氏县森林县城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并组织实施。2022全面启动我县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工作。

(二)全县农村营造林绿化工作。

今年,市下达我县营造林任务4.4万亩(人工造林0.4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森林抚育3万亩),结合我县实际,重点抓好春季人工造林完成任务的70%以上,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完成任务的60%以上;12月10日前全部完成年度营造林任务。

1.太行山绿化工程。坚持科学规划与尊重群众意愿相结合,发展林业产业和生态修复相结合原则,以中央和省级太行山绿化、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重点绿化工程为支撑,以太行山区“三沿三旁”绿化为重点,构建我县西部山区生态屏障,打造富民产业带,实现乡村振兴。按照植被生长特性、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生活生产需要,合理选择树种,推广使用乡土树种绿化,充分发挥乡土树种适应性、稳定性的特点,大力营造混交林,提高造林成活率。一是高速、国省干道两侧是耕地的,每侧绿化宽度不超过5米(县乡道路两侧3米),主要栽植国槐、白蜡、栾树、黄栌、红枫等生态林品种或花椒、连翘、冬枣、板栗、杜梨等经济林品种;二是结合国土利用规划,对道路、河流两侧和水库四周可视山场范围内的荒山荒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矿山废弃地、未利用地等符合绿化条件的区域全部实施人工造林,经济林品种主要栽植花椒、连翘、冬枣、板栗、酸枣、杜梨等经济效益髙、可提供深加工产品的品种,生态林品种主要栽植侧柏、油松、刺槐、黄栌等常绿品种和储备林品种;三是深山远山不适宜人工造林的地区实施封 山育林,采取封山禁牧、牲畜圈养等方式,培育恢复植被,修复森林生态功能。

2.平原绿化工程。一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田间路为框架, 以一路两行树为最低标准,科学营造农田防护林,主要栽植法桐、白蜡、栾树等高大生态林品种;二是结合国土利用规划,对耕地以外严重沙化区域、工矿废弃地、未利用地等区域,以植树绿化与发展林业产业相结合,主要栽植苹果、黄桃、桑树、樱桃、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品种;三是对通过道路两侧规定区域以及沟塘、坑渠两侧,以绿化美化为目标,主要栽植白蜡、栾树、法桐、金叶榆、金叶槐、海棠、紫薇等品种,增加平原区绿量,改善生态环境。

3.村庄绿化工程。根据《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科学推进村庄绿化工作的通知》(冀林草发(2021)25号),结合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以“四旁”植树、街道绿化、庭院绿化、空心村绿化、环村林、通村路绿化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荒地、荒废地、边角地等开展乡村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主要栽植白蜡、栾树、国槐、法桐、海棠、金叶榆、樱花、月季等生态观赏品种,营造“环村林”“街边林”和绿美廊道,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4.封山育林工程。今年安排封山育林任务1万亩。按照河北省封山育林条例规定,对生态位置重要、符合封育条件的区域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在封山育区涉及到的村庄、道路两侧等显要位置刷写封山禁牧的宣传标语,落实专职护林人员,严禁人员上山、放牧、砍柴,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开展林草植被建设,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

5.森林抚育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量质并重的可持续经营原则,对新造幼林地进行封山禁牧, 通过实施浇水、修枝、补植、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措施,开展土、肥、水综合管理,加强抚育经营、补植补造,提高成活率、成林率。不断优化森林结构和稳定性,不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碳汇能力。今年安排森林抚育任务3万亩。对已有林地中的林木,通过实施浇水、修枝、补植、间伐等人为抚育措施,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木正常生长。

(三)太行山生态绿化、环城绿化林带、交通干线两侧绿化补植补造工作。

1.太行山生态绿化补植补造。实施的太行山生态绿化造林工程,按照造林方案技术要求,根据市级核查验收情况,对需要补植补造的小班全部进行补植补造,达到造林设计标准和要求,确保造林成效。

2.环县城绿化林带补植补造。对已建成的环县城绿化林带保存率85%以下的小班进行补植补造。树种选择上要按照环城绿化林带建设要求标准,选择多彩、常青等树种,做到绿化彩化美化,提高绿化效果。

3.交通干线两侧绿化林带补植补造。对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环省会林带以及国省干道两侧绿化林带进行全面清查,对枯死树木进行全面清理绿化林带缺苗、断垄地块,利用春季绿化有利时机进行补植补造和完善提升。涉及东张乡、槐阳、苏阳乡、赵同乡、殷村、马村镇、宋曹镇、南因镇。

三、技术要求

(一)人工造林技术要求。

1. 树种选择。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突出适合当地立地条件和林农种植意愿的品种,其中:经济林品种可选择苹果、梨、花椒、石榴、冬枣、板栗、柿子、杏(山杏)、桃、酸枣等。乔木品种可选择金枝国槐、黄栌、刺槐、法桐、白蜡、桑树、白蜡、栾树等;彩叶品种可选择连翘、金叶榆、海棠、紫叶李、紫荆等;常青品种选择侧柏、油松、雪松、白皮松等。

2. 苗木标准。选用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枝芽充实、根系发达、无检疫对象和机械损伤的优质壮苗。乔木品种胸径达到3公分及以上,定干高度2.5米以上;彩叶树种地径达到2公分及以上;经济林品种要求2年生嫁接苗(一级苗),依品种确定截干高度;容器苗1-2年生,苗高30-80厘米,要尽量选用本地苗,就近起苗调运。

3. 造林密度。生态林乔木视苗木规格不同,每亩栽植45-110株,彩叶品种每亩55-110株,经济林林和每亩不低于45株,容器苗每亩不低于110株。

4. 整地要求。平地、缓坡地、沟谷川地等主要采取穴状整地,按株行距打坑标准60×60×60cm。陡坡主要采取鱼鳞坑造林模式,沿等高线人工整修50×50×60cm的鱼鳞坑,外高里低。容器苗打坑标准30×30×30cm。

5. 栽后管护。要坚持造管并重,加强栽后管护,做好浇水、刷白、定干、培土等管护措施,确保造林成活率85%以上。

(二)封山育林技术要求。

按照《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18)要求,制定详细的封山育林作业设计,明确封育地点、封育时间、封育方式、封育措施、封育面积、护林人员等封育内容,及时做好封育小班上图上表;在封育区的村庄、进山道路及沿山路两侧显著位置要张贴、涂刷封山育林区公告和标语,树立标牌,注明四至、护林人员及护林公约。

(三)森林抚育技术要求。

各乡(镇)要按照国家《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要求,制定详细的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明确实施森林抚育的地点、小班面积、抚育方式等内容,并做好抚育小班上图上表。

四、资金安排

按照地方投入为主、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辅助、社会资金参与的模式,筹措营造林绿化所需资金。

一是用足中央和省级林业项目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太行山绿化按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原则,造林结束后根据验收情况,对验收合格面积给予项目资金补助。二是整合部门资金。结合乡村振兴整合农业农村、水利、交通、自然资源等部门项目资金,实行项目捆绑使用,资金集中发力,全力推进造林绿化,确保高质量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是创新机制,吸引社会投资。严格落实国家、省市造林绿化用地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加大服务力度,调动社会主体积极参与造林绿化,吸引社会资金积极投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要全面推行林长制。按照中办、国 办和省“两办"的意见要求和“党政同责、分级负责”原则,根据市“两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若干措施》(石传〔2021) 30号)要求,构建“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使全县林长职责体系进一步功能化, 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级林长和村长的作 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立全县国土绿化美化、资源保护长效责任体系。二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各乡(镇)要把造林绿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强力推进,对造林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做到每个环节都有人管、有人抓,确保造林绿化工作顺利开展。三要密切协调配合。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协调指导作用,强化农村国土绿化美化管理、监督检查、考核评价、表彰奖励等工作,持之以恒推进农村国土绿化美化。县级林业部门要及时深入一线,切实抓好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同时,协调财政、水利、交通、城建等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协同作战,共同推进,凝聚强大合力,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系的造林绿化体系。

(二) 广泛宣传发动。“3. 12”植树节为契机,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一是3月12日, 组织县四大班子领导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同时各乡(镇)至少建设一个义务植树基地。二是做好与市直部门对接,按照每人植树5棵的标准,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县新闻媒体要在黄金时间、报纸的显要版面开辟专栏对全县造林绿化工作进行集中宣传报道,特别是对造林绿化好的经验、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在全县上下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迅速掀起全县造林绿化髙潮。

(三)创新造林机制。一是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施策,市场 化运作,社会投资的方式,积极开拓工作思路,不断创新造林体 制机制。二是用足用好土地、税费、金融等现有政策,对达到一 定规模的,按照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太行山燕山绿化建 设的决定》(2019年11月29日),享受建设用地优惠政策。三是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广泛采用市场化、公司化、 专业化运作模式,加快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公司、合作 社、家庭林场等造林主体参与造林管护等工作。

(四)加大资金投入。要将造林绿化作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绿化建设的财政投入。一是积极 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加大中央和省级林业项目跑办力度,用足 用好中央和省级太行山绿化、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项目、造林绿化重点奖补等项目资金,优先向绿化重点区域倾斜; 二是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根据省林草局考核规定要求,市、县两级财政视财力情况安排造林绿化资金,原则上不低于上一年度用于造林绿化的财政资金,推动造林绿化工作顺利实施;三是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各地研究制定林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和激励机制,落实国家、省市造林绿化用地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加大服务力度,鼓励各地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担保贷款机制,探索建立面向林农、林业专业合作社和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担保贷款,调动个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造林绿化。

(五) 强化督导考核。一是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县委、县政府将造林绿化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工作范围,联合督导组不间断地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对造林工作不重视、进度缓慢、措施不力的乡(镇)通报批评。特别是对出现虚报瞒报、数据不实等问题,进行严肃问责。二是加强资金监管。造林工作结束后,市、县林业部门要引入第三方进行核查验收,验收结果与资金拨付相挂钩,对能够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验收达到项目要求标准的,及时拨付补助资金;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暂缓拨付补助资金。发现虚报、谎报数量,套取国家资金问题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县绿化委员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继续将造林绿化工作列为各乡(镇)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开展评价考核,调动各乡(镇)推动农村国土绿化美化工作积极性,对造林绿化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绿化表彰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违背科学规律和群众意愿搞绿化的错误行为,要及时制止纠正;对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追责。

元氏县2022年农村国土绿化美化任务分解表

附件

元氏县2022年农村国土绿化美化任务分解表

单位:亩

乡  镇

合  计

人工造林

村庄绿化

封山育林

森林抚育

槐阳镇

410

210

200

马村镇

450

150

300

南因镇

1870

170

1700

宋曹镇

2610

110

2500

殷村镇

340

140

200

北褚镇

630

130

500

南佐镇

5720

600

120

5000

姬村镇

440

140

300

东张乡

1350

150

1200

赵同乡

430

130

300

苏村乡

2390

90

2300

前仙乡

11110

1000

110

5000

5000

黑水河乡

10520

400

120

5000

5000

苏阳乡

640

140

500

北正乡

5090

90

5000

总  计

44000

2000

2000

10000

30000

元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325日印发

政策解读:
关于《元氏县2022年农村国土绿化美化工作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